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融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探索

来源:高教探索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时代,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自觉担负起振兴中华文化的重任,以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为基础,建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让中华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时代,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自觉担负起振兴中华文化的重任,以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为基础,建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让中华文化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这需要国内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来助力,构建出全民族的艺术学习氛围,使艺术之花在中国的土地上盛放。现实表明,我国的艺术教育之路仍需不断进行探索和改革,尤其在融媒体时代下更应该紧密结合现状,将艺术与媒体共融作为提高国内高校艺术水平的跳板,促进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的进步和高级艺术人才的培养。

一、普通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艺术教育是我国开展德智体美劳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理念和艺术创造力为目的,从而使我国在美育教育上有所提升。公共艺术发端于艺术教育,特指普通高校对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的普通艺术素质教育,是普通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1]。普通高校中的公共艺术教育还承担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文化价值观的责任,将艺术审美与人生价值相统一,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培育模式下,大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本专业的技能和特长,还需要接受艺术的熏陶和净化,并将其融入专业中创造价值。同时,艺术来源于生活,能够教会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成为“美”。高校大学生有了一定的审美素养后,也能造就其更高的精神追求,塑造起健康和健全的人格。

以笔者所在的中国药科大学为例,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美育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克服在校生规模较小、缺乏文科专业特别是艺术类专业学生等困难,在行业特色型的理工科高校美育工作中探索出新的路径。学校成立了西洋交响乐团、民族乐团、合唱团、舞蹈团、话剧团、曲艺团等多个学生艺术团,对学生参团实施政策导向与激励。

同时,学校扎根实际,以“药剧贯通”为育人理念,依托沸点话剧团,挖掘校本文化,研究校本文化育人价值,例如:根据校史编创话剧《国药西迁路》;根据校友徐国钧院士先进事迹编创情景剧《点亮一盏灯》;根据张扬先生小说改编校友爱国科研故事《第二次握手》。通过艺术作品反映育人理念和思想政治教育,起到良好的协同育人效果。

此外,中国药科大学以“药舞相融”为主题,依托红叶舞蹈团、街舞社等团体,坚持以舞育人、以文化人,让浸染浓浓药香的、新颖生动的舞蹈教育方式走进学生内心,努力培养既能站实验台,也能上舞台,既能研制普济良药造福于民,也能通晓高雅艺术陶冶心灵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二、融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

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社会信息传递的便捷性和快速性让大学生能够获取到更多和更不一样的资讯,学习资源也更为丰富。伴随着丰富的社会素材,大学生对于艺术学习的需求也更盛,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在艺术学习中不断发掘和表现,从中找寻精神的寄托。

(一)定位偏差与教育失衡

我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一直是教育事业中的薄弱项目,受重视程度不如专业文化教育,导致普通大学生的公共艺术教育不能达到合格的水平,也是由于当前我国公共艺术教育以国内发达地区及重点大学为重,导致一般地方高校对于学生的艺术培养有所缺失[2]。诚然,现代社会提倡多元化人才的培养,艺术作为多元文化中的一部分,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口号也说明培养不能光以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还要讲求综合培育,最终落实到做人和奉献社会之中去。我国现代教育之路不长,将公共艺术教育纳入人才教育的步伐也未能及时跟上,所以也导致当代大学生素质屡受诟病。要想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不应该忽视公共艺术教育对于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开发,而培养只通晓专业知识的“工具人”。

(二)人才缺失与课程僵硬

当前我国艺术领域的教育人才明显落后于主流文化人才,不仅是因为国内高校在思想观念上认为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不如专业技能教育,更不愿将人力物力花费在公共艺术课程上,使得资源不能涌入艺术教育领域,无法为我国广大普通高校学生的艺术教育服务。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事业在教师层面存在人才流动性大、教师储备不稳定的现象,而人才缺乏使得致力于研究和探索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力量缺少,仍然延续往年僵硬无趣的授课内容和形式,即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毫无艺术性可言,缺乏一定的艺术介质作为实体性艺术的授课模式,无法引起在现代化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的共鸣以及吸引其对艺术类课程的兴趣,最终导致国内高校大学生的艺术教育水平提升困难。

文章来源:《高教探索》 网址: http://www.gjtszzs.cn/qikandaodu/2021/0722/976.html



上一篇:二维动画短片艺术语言的探索以神树二维动画创
下一篇:艺术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美术鉴赏教学与改革探索

高教探索投稿 | 高教探索编辑部| 高教探索版面费 | 高教探索论文发表 | 高教探索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高教探索》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